1生态水利的产生和发展
生态水利,顾名思义就是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利水工建筑工程。它是一门在我国正在兴起的学科,主要源于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完全符合我国关于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河、湖、海域的治理。早在18世纪,美国的阿斯旺大坝在建设过程中就考虑到生态问题,为了下游的河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在建设时期专门设置了生态泄水口,既保证河中生物的正常迁徙又保证了下游农田的灌溉问题,这与传统的不干旱不开闸放水的调节模式相比,其灵活性、自然性堪为生态水利建设的典范。生态性是生态水利的最大特点,其本质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性。水利建设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日趋频发的自然灾害问题。为解决洪水、暴雨灾害的水库和大坝工程,既阻隔了自然灾害又全面协调了下游的供水问题,即农田用水、饮用水及工业用水,这是水利工程共有的特点。但是,生态水利有着更加有利于自然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经济问题,还兼顾水工建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这是生态水利的特点。显然,生态水利的意义是深远的、可持续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2.1减轻水利工程对地质的不利影响
自然河流的形成是长期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生态水利本着顺从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在工程建设前地质勘查阶段就已经深入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植被、河中生物等情况,并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在水利工程竣工蓄水后由于水位变化引起地震灾害、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盐碱化等生态恶化现象。
2.2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生态水利的特点,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比如利用水库调节功能,分配水量丰枯、抵御雨量分布不均及极端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冲击、自动调节满足河道生态用水。生态水利重视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带来的利益,充分保护河道生态系统,通过人为措施改造一些恶性的生态平衡,阻止其恶化趋势,使之良性向好发展;对一些良性的生态平衡保持并消除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其按照固有的规律发展。
2.3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态水利的产生充分协调了水利、经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满足资源开发使用的长远理念,同时考虑了生态系统的整体要素,把水利、经济发展、生态和谐等因素统一考虑,运用最优利用和配置方案,从而实现缓解自然生态系统恶化、恢复生物多样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生态水利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3.1深刻认识,
转变观念
人们固有的观念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极少考虑生态环境的自然承载力,这样就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加速恶化。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水利工作者必须时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眼前经济利益与长期良好的生态安全的关系,加强对生态水利的宣传和技术研究,唤醒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目前,生态水利在水利施工建设中的应用不够,大多数生态保护的举措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相关人员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生态水利领域成果的研究应用及推广。
3.2加大投入,
严格监督
生态水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有现代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才能实现。政府和高校要加大生态水利学科的财政和人员投入,重视学科的长远发展,结合我国生态水利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精准施策。以史为鉴,在今后的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要把生态保护作为项目落实的硬性指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做好监督管理等工作。
3.3多领域合作,
形成创新合力
生态水利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目前国际化的合作平台还处于空白,我们自身首先要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融合聚变,以获得创新突破的合力,打造生态水利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把污水废水处理、生物科学等相关课题同生态水利工程相结合,形成多方合作、互相促进、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把生态水利的应用和发展推进一大步,同时还可以与国际先进技术交流合作,把研究成果同世界人民共享。
4结语
生态水利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努力做到最自然,目前我国所做的成果已然很显著,但最自然还有差距。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加深,生态水利的建设必将深入人心,为了建设更好的生态水利,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总结并借鉴国内外一切生态水利工程措施的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