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2021年8月第4906期
本报记者李乐乐国立杰彭可通讯员丁达奎
8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南省浚县白寺坡蓄滞洪区小河镇西周口村南,4辆排水车醒目地矗立在堤坝上,机声隆隆,12根粗壮的排水管并列横跨卫河河堤,奔腾的水流沿着管道汹涌入河,水花四溅。
一周前,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安排,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防汛机动抢险队从漯河市出发,驱驰300公里来到小河镇排涝。“刚来的时候,滞洪区里到处都是水。经过几天的抽排,水位下降了1.3米,地里的庄稼也露出了头。”看着积水水位一点点下降,抢险队员李春雨边擦汗边高兴地说。
小河镇在卫河左岸,整个镇子都在白寺坡蓄滞洪区内。由于本次行洪水位过高,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上级部门决定启用这个多年不用的蓄滞洪区。小河镇群众舍小家、顾大家,62个村、8万多人、15万亩良田全部受淹。截至8月5日,卫河河道洪水已经全部归槽,但蓄滞洪区内的积水仍未消退,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恢复,亟需进行人工抽排。
沙颍河抢险队来到小河镇后,迅速确定抽水点并组装排水设备,党员带头跳入胸口深的积水中固定水泵。随着发电机的启动,12台水泵全部运行。但由于排水沟内玉米秸秆等杂物太多,很容易缠绕水泵桨叶,影响水泵运行。通过实地查看和讨论,抢险队协调当地用挖掘机进行挖沟、疏浚、导流,秸秆缠绕情况大为减少,排水设备顺利运行。
沙颍河抢险队先后转战小河镇、王庄镇、白寺镇等地8个村庄,昼夜不停战斗在一线,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8月10日,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又调派了10辆拖曳式移动泵站进驻白寺坡滞洪区排涝一线,除了转场设备外所有排水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加快排涝进度。截至8月16日16时,共完成排水量105.5万立方米。
“沙颍河流域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了浚县排涝救灾临时党支部,抢险队18名队员中就有13名党员。”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孟新安介绍,“临时党支部向战斗在排涝一线的全体党员发出倡议:以最严的态度、最实的作风、最硬的担当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今年主汛期,河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雨量大、汛情猛、洪涝重,中原大地面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严峻考验,省沙颍河局坚持预防为先、未雨绸缪,人员、设备24小时待命,确保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出动。
业务工作拓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7月23日下午3点,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省水利厅发来指令,紧急调动沙颍河抢险队携带5台排水抢险一体车驰援郑州市排涝救灾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动员,短短十来分钟就有20多名队员主动报名参加,党员尹建新主动请缨:“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救援经验也比较丰富,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不想给自己留遗憾,强烈要求参加这次郑州排涝救灾任务!”
到达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全体队员立即投入战斗。高温下,长盛广场地下停车场的积水已经开始变质,水体浑浊,污染严重。作为抢险队队长,郭贯斌拿起手电筒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浑水里,找到水泵放置地点后,带领抢险队员抬水泵、拉电缆、接管道。他的衣衫很快湿透,队员劝他休息一下,他笑着说:“我们是来工作的,需要和时间赛跑,积水抽得越早,周围群众就能越早用上电,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一切就绪后,点火启动,伴着排水车的轰鸣声,积水从地下停车场喷涌而出。经过连续作战,沙颍河抢险队在经开区共完成排水量10万立方米,在金水区常砦社区、姚砦社区共完成排水量27.2万立方米,在郑东新区白沙镇完成排水量40.8万立方米。最终完成金水区的排涝救援任务后,数百名业主自发前来欢送,“河南加油”“郑州加油”的鼓舞声和感谢声不绝于耳。
当前,根据指令,沙颍河抢险队继续鏖战在浚县排涝现场。全体抢险队员表示,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全力做好排涝救灾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来源:河南水利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