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期间,中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丝路基金投向“一带一路”的首单项目就跟水直接相关。2015年4月,位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卡洛特水电站被确立为丝路基金首个大型清洁能源项目。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如今,巴基斯坦人勾勒40多年让水流转变为清洁电力能源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
建党百年,回望来路,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到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再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国际舞台上从不缺少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担当。中国水利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持续增强,水利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水利国际交流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速度和力度,有效服务了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外交大局。
在对话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1945年6月26日,美国旧金山,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舞台上首次正式亮相,从此走向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五”时期大规模经济建设方案的制定以引进项目为核心。当时,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了156项重点工程,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中国水利对外合作由此起步。
1953年,根治黄河被纳入156项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成为我国“一五”计划中唯一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前苏联专家组的帮助下,1954年10月,我国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
在消化吸收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通过自主发展、自力更生的研究和探索,建设了新安江、龙羊峡、葛洲坝等一批具备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也正是同一时期,1955年,中国水利开启了援外工作。中国把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水利发展、减少贫困作为对外援助的优先领域,在亚洲周边国家以援建水电站为主,在非洲国家以援建农田水利项目和供排水工程为主。据统计,仅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水利对外援助就涉及亚、非、拉美30余个国家,完成了近百个水利水电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任务,为受援国带去民生福祉。
相通则共进。随着中美恢复交往、中日建交和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改革开放为中国和世界打通了双向互动、共赢共生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利国际合作呈现多元化和全方位快速发展势头,合作方式、途径及领域不断拓展。1988年水利部单设外事司,全面负责水利行业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一时期,中国和诸多国家、地区建立了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水利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1984年,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大胆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对引水系统工程实行国际招标及合同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等世行贷款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较大发展。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利用外资的领域涉及灌溉、防洪骨干工程、水力发电、城市供水、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扶贫开发等,几乎涵盖水利行业的各个领域。外资在一定时期内弥补了国内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从整体上加快了水利建设进度,有力推动了水利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从“九五”开始,水利国际技术交流按照技术引进、合作研究、消化吸收、创新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实施“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引进了800余项适合我国水利行业特点的先进实用技术,对缩短我国水利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通过开拓国外培训渠道、开展人才培训项目等形式,为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奠定了水利进一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基础。
在全面开放中登上国际舞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开放,为水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国际合作创造了条件。水利部不断深化与国外政府部门的交往,截至2020年年底,已与57个国家签署72份双边合作协议,建立32个双边固定合作交流机制,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的全方位合作格局。以双边高层对话会或固定交流机制会议为平台,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议题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与技术交流,并持续推进务实合作项目的落地。双边水利合作成果不断充实,重要性不断凸显,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交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0年开始,在世界水论坛、亚太水论坛、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国际大坝委员会年会等重大国际水事活动中,中国水利的声音在国际社会上频频引起强烈反响。截至2020年年底,水利部已与8个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签署了10份多边合作协议,中国水利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的步伐加快。
2005年9月,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上,中国专家介绍先进的治水理念,展示中国治水成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水利。
国际灌排委员会前主席、加拿大前国际开发署官员阿里·沙迪说:“中国拥有世界20%的人口,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面临别的国家难以理解的、复杂的挑战,中国的成功令人钦佩。”
在国际社会赢得阵阵掌声中,我国先后主办或承办国际水土保持大会、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水理事会董事会会议、国际大坝会议、国际水利学大会等重要涉水国际会议,黄河国际论坛、长江论坛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解决水问题的重要平台。
迄今为止,我国水利部门和专家已参加40多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水利组织。2009年、2011年,水利部专家先后当选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实现了中国人担任国际重要涉水组织主要领导人的突破。2019年,中国香港专家当选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随着中国水利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水利人才队伍的壮大,我国水利专家先后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等12个重要国际水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水利部还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欧盟、世界水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先后组建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国际小水电中心,发起成立国际泥沙研究学会、国际小水电联合会、国际沙棘协会、世界水土保持学会等涉水国际组织,成为我国水利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中国水利已在帮助更需要支持的“朋友”。几十年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中国水利与世界分享更多发展果实,从经济全球化的跟随者、参与者向贡献者转变。
在谋求大同中走近国际舞台中央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发表重要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年1月,瑞士日内瓦万国宫,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给出中国方案。
胸怀天下,胸怀全人类,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努力奋斗。
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趋完善,愿景、实施路径日渐清晰,中国水利事业亦步履铿锵,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
——2013年中俄两国携手应对黑龙江大洪水,2014年伊犁河应急补水,2016年额尔齐斯河大洪水期间增加报汛频次,2016年对湄公河应急补水,2018年向印方提供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信息……中国协助下游有关国家防灾减灾,开展防洪应急合作,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与周边12个国家建立各种形式的跨界河流合作机制,签署20多份有关跨界河流合作的不同层级协议,在水文报汛与防洪、突发事件处理等领域,中国推进跨界河流务实合作,有力保障了河流沿岸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对外互利合作中践行“一起走、才会赢”的发展信条,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大坝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担或参与勘测设计、施工、设备供货和投资运维的已建在建大坝达到320座、装机总容量达到81 000兆瓦,有效促进了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
——在“民心相通”方面,水利部为112个国家3 000多名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提供培训,实现了培训地点从境内到境外,培训形式从双边到多双边,培训语言从单语种到多语种,培训级别从技术班、研修班到部长级高官班的拓展。2018年起,水利部与教育部连续5年合作启动“一带一路”水利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向秘鲁、智利、塞尔维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捐赠防疫物资。
——节水灌溉、生态修复等一批具备绿色竞争优势的项目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积极践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要求。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这一源自中国、属于世界的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纳。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追赶世界;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技术、成果、人才、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已经走近国际舞台的中央。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次区域合作的典范,水资源合作又是澜湄合作的旗舰领域。2021年3月23日,澜湄合作迎来5周年。5年间,经历培育期、快速拓展期,并迈入了全面发展新阶段,澜湄合作为各国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5年来,在发展蓝图的指引下,澜湄水资源合作步入机制化轨道;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开通,提升了六国洪旱灾害管理合作水平;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大坝安全等一大批造福湄公河国家老百姓的惠民水利项目实施……奔流不息的河流见证了澜湄六国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样貌,“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定义出澜湄国家长久合作的主题。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走深走实,也日益走进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水利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繁荣更加紧密相连,对国际水安全的贡献度、对全球水治理的引领力实现了新的跃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水利”品牌镌刻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史册中。
欣看千秋伟业,喜得百载风流。从承载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正带领新时代中国大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今,在第二个百年的赶考之路上,中国水利将迈着铿锵步伐,叩击时代节拍,与世界一路同行,在历史进程中迈向光明未来。
来源|中国水利报
记者|周妍陈思
审核|陈锐监制|樊弋滋
责编|周念晨
校对|罗景月